查看原文
经济新闻

关于当前经济的5大错觉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望岳的求真之路 Author 望岳投资何佳

近期有不少关于经济的预测,有些观点基于经济学推演,有些观点基于逻辑演绎。毫无疑问这些预测的准确度不高,但叙事传播的力量很强大,让网友仿佛在盲人摸象,缺乏对经济全局的认识。

本文列举了一些「反直觉事实」,望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,进一步理性思考投资与生活。

01 

今年A股很惨

从投资者账户的视角来看,今年的收益情况确实很惨。但是A股基本面没那么差。

截至9月15日收盘,A股全市场公募基金(股票型和偏股型)一共4374支,今年以来正收益的有567支,占比12.96%;

万得全A指数成分股一共5270支,今年以来正收益的有2695支,占比51.14%。

截至2023年9月1日,A股共有5265家上市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:

营业收入合计35.44万亿元,创历史同期新高,同比增长2.57%;

净利润总额小幅下滑,合计2.95万亿元,同比下降4.32%。

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,有19个行业的总营收、总利润均实现正增长。

营收增速方面,上半年营收实现正增长的公司有3043家,占比近58%,其中有150家公司的营收翻倍增长。
净利增速方面,社会服务、公用事业、汽车、美容护理排名靠前,增速均超过28%;
超过一半的A股公司业绩实现正增长,有2724家,其中644家公司实现业绩翻倍。


02 
消费意愿不足
商品零售方面,美团与拼多多分别以33.4%、66.3%的营业收入增速继续领先,阿里巴巴与京东集团相对较低,分别为13.9%与7.6%,但环比均有11.9和6.2个百分点的提升。

服务零售方面,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3年1~7月,全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.3%,明显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,成为中国消费复苏重要引擎。

8月份,旅客周转量达到了3165.8亿人公里,大幅超过过去三年同期水平。而今年十一假期长达8天,更是释放了居民出行需求,铁路和民航均预计发送旅客量较2019年增长约20%。

上半年,「特种兵式旅游」的概念火了,不仅指年轻旅客喜欢穷游,还暗指出行数据被夸大,消费恢复并不景气。
不过,换一个角度来看,中国人还在流动,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,终究是一件好事。比起股市和房地产,资本不怎么流动,这才令人沮丧。

另一事实表明,游客的消费力并不低。例如:薛之谦巡回演唱会首选衢州,为当地带来1.24亿元旅游收入;TFBOYS十周年演唱会选址西安,仅一场就带来4.16亿元的旅游收入。演唱会开在哪,旅游就玩到哪——这是今年旅游的一大特色。

03
中美经济脱钩
随着越南、墨西哥等国制造业的兴起和贸易增长,中国出口经历了先升再降的过程,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结果,而不必过于担心中国会失去“世界工厂”的地位。全球供应链和各国生产都在恢复,必然会夺走中国的份额。但相较于疫情前,中国出口还是上升了不少,没那么容易吐回去。

事实上,中国供应链对外转移早已开始,大型企业已经提前在东南亚、墨西哥、匈牙利等国建厂。
今年上半年,中国占全球的出口份额同比提升0.2个百分点至14%,连续14年居全球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地位。
从细分来看,上半年中国占越南、印尼等东盟主要国家、以及墨西哥的进口份额比2019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左右。这些是中国对美出口份额的间接提升部分。

身边有一些做外贸的朋友觉得出口变差了,因为他们做的是传统商品的生意,比如玩具、鞋服,这些受加息、通胀等因素影响容易下滑。
在这一轮出口中赚到钱的企业是少数,比如电动车、光伏、锂电池等高技术产品,或者钢铁、玻璃、塑料等中国企业擅长发挥莱特效应的工业品。

2023年上半年,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家
综上可见,中美经济没有脱钩,形式变了,但实质难以改变。中国出口增速和美国经济长期呈现正相关性。

美国经济迟迟不见衰退,具有很强的韧性,消费永不眠。尽管资本家通过不断提价吸走美国人上涨的工资,使他们消费的数量略有下滑,但并不改变美国经济的走势和货币游戏的玩法。美国离不开中国的出口,别的国家也很难。

04
地产决定经济
市场上流传着一句话:美国经济看国债,中国经济看房子。这句话猛一听很符合人们的印象,挺有道理,但是与「房住不炒」的思想相违背。

全国各地包括京、沪,都实施了认房不认贷,这提升的是房地产交易的短期流动性,还算不上房地产行业的中长期大级别政策。
如前所述,A股和房地产很大的一个问题是,资本不怎么流动了。
现在房地产的流动性是稍微好了一些,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,房价没有暴涨,也没有跌到引发金融危机。况且居民选择提前还贷,而不是断贷。

2023年1~8月,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2021年同期的28.3%回落至23.5%。制造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2019年的32.6%上行至2023年8月的43.9%。对制造业的逆周期投资,在将来不仅可以创造现金流,更可以提高中国制造的附加值。

05
中国陷入通缩
欧美的通胀从何而来?是自2022年3月俄乌冲突带来的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,而中国国内几乎没有感受到生活成本的大幅上涨。关键在于中国的央企国企掌控着资源,压制着价格,上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.7%,涨幅基本稳定。

中国政府可以管控的资产规模要远大于西方社会,除了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外,土地、矿产、森林、水资源等都是国有的,这些都可以成为政策工具,比西方政府的政策工具箱更加丰富。这就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更具有独立性,在西方加息的背景下,我国可以继续降息。

通过加息抑制通胀见效很快,因为债务人到点必须偿还利息。但降息却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刺激消费和投资,因为债务人掌握主动权,可以决定什么时候需要用钱。
去年以来,企业贷款意愿下降,居民存款增加,都是因为信心不足。虽然政府鼓励银行放贷,贷款利率也降了,可还远远鼓不起人们借钱投资、消费的勇气。事实上,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6.5%,其中二季度增长8.4%,均高于5.4%的GDP增速。

最后,我想起一位朋友说过的话,他前不久刚从德国回来:
「我看网上很多人悲观得不行,但我想说的是——欧洲最强经济之德国,现在是迅速恶化且负增长;美国疫情加通胀,热闹的大街店铺关掉一半,零元购已经是日常。我们这儿(经济)虽然也差,但还只是增速降低……」
可见中国人相较于全球其他国家居民,还是幸福的,可以更自信一些。
参考:
当前经济的错觉和真相(天风宏观宋雪涛)
中国经济放缓有多严重?(未尽研究)


⚠️ 风险提示:「老钱日日谈」只是机械地记录作者每天的胡思乱想,因此每篇文章可能会同时说好几个完全不相干的事。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,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。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,结合个人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和需求,独立思考,谨慎决策。your money your decision·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